集訓這么多天,第一次聽到宋煜的聲音,樂知時很開心。說好只打一分鐘,掛斷時顯示的通話時間是十二分零三秒。

    從小到大,只要和宋煜分離,樂知時就會產生極大的焦慮感,小時候沒少因為這種事哭。念幼兒園的時候知道宋煜在別的地方上學,哭也沒有什么用,但一上小學就不一樣了,樂知時知道宋煜就在四年級那層樓,可他不能隨便去找。學齡期小孩還不太會守規矩,樂知時又晚熟,經常因為想哥哥就在上課的時候掉眼淚。

    因為宋煜說過,在外面不可以隨便大哭,所以剛上小學的樂知時,經常在課堂上一邊學習,一邊無聲地掉眼淚,大顆大顆,他的一年級課本到現在都是皺皺巴巴的。

    老師們上著課,偶爾一抬頭,就看見樂知時在哭,他哭的時候也不敢出聲,還和其他學生一樣兩只胳膊交疊乖乖放在課桌上,只是滿臉是水。有一次班主任看他實在可憐,就準許他去聽課,搬個小凳子到樓上四年級(8)班的教室,坐在宋煜座位旁的過道。

    他不哭了,一節課都很乖。英語老師教四年級的學生念單詞,樂知時兩手背在身后,也乖乖地跟著念。

    不過宋煜晚上回去教訓了他。

    “你以后不許再過來,有什么好哭的,你已經是一個小學生了。”

    樂知時很委屈,“因為我很想你才會哭的。”

    宋煜聽了也沒轍,他也不過才四年級,說不出多么高深的大道理,而且他認為樂知時根本聽不進去正常的道理,他就是個死心眼的小孩。

    “那……那你想我的話,你就集中注意力好好學習,我也在認真學習。”

    “然后呢……”樂知時不解。

    “然后我就會知道你在想我,因為我們在做同一件事,明白嗎?”宋煜離開他的房間,別扭地留下最后一句,“你跑過來會影響我,這樣我就受收不到你的信號了。”

    這套話術至少糊弄了樂知時一年半,成功地養成了獨立上課的習慣。

    三歲如此,七歲時還是如此,所以對樂知時而言,表達思念并不是一件難堪的事,從小他做夠了。

    在掛斷宋煜電話前,他又重復了一遍,很想他。

    宋煜沒有回應,只是在停頓幾秒后,說會給樂知時帶些北京的特色糕點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