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個詞概括宋煜的少年時代,大概就是心無旁騖。
心無旁騖地學習,心無旁騖地依照計劃按部就班地朝著職業規劃前進。
心無旁騖地暗戀。
絕大部分時間里,宋煜都可以很好地管理最后這件事在生活中的分量,偶爾會失控,所以失控的瞬間,他會自暴自棄地想,如果樂知時和他不住在一個屋檐下就好了。
減少和他接觸的頻次,降低生活中有關于他的信息密度,這樣一來,他應該就可以更自如地管控自己的暗戀。
不過這個論斷后來也被宋煜自己推翻了。
因為哪怕隔著大半個操場,聽不到他的聲音,也看不到他的笑臉,只是一個認真學習投籃的背影,他就會心動。
在所有看起來可控的事物里,對樂知時的感情是最不穩定的,但宋煜覺得還好,還可以忍耐,只是這感情來得莫名,好像找不到起點。
無論他怎么回溯記憶,好像都無法得到一個確切的、開始喜歡上樂知時的時間點。又或許是因為他總是困惑,于是總是回憶,所以有關于樂知時的點點滴滴,宋煜都記得分外清晰。
他閉上眼就可以想起第一次見到樂知時的場面,能想到他很漂亮很可愛的樣子。一雙小手軟軟的,小小的,還不會叫哥哥。
不過那段時間他并不好過,對害樂知時病發的愧疚,還有因樂叔叔意外離世產生的心理應激,都在折磨著一個才不過六歲的小孩。
唯一可以緩解的辦法就是悄悄地對樂知時好。
比如小學時在樂知時不知情的情況下,幫他教訓曾經罵他沒爸爸媽媽的同班男生,或者總是在口袋里放很討厭的奶糖,又會在晚上督促他刷牙。
還比如騎車到很遠的地方去買一本不好買的漫畫書,最后騙他是在學校門口買的,隨手扔給他。
樂知時會很開心,但也是真的相信他是隨便買的。
他很好騙,還不用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