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對夏菊花編織品的好印象打底,友人真會把夏菊花從自己的展位里趕出去。可幾分鐘前他才盛情邀請夏菊花參觀自己的展位,現在攆人實在說不出口。
再說友人知道,G國還真的有一些橡膠存量,只是還不到他手里橡膠量的四分之一,而跟他談判未果的楊得田,同樣是出于運輸成本和不確定因素的考慮,暫時沒有與G國人接觸。
沒錯,到現在友人的最終目標還是楊得田,給夏菊花報價,不過是想刺激楊得田的購買欲。
用余光觀察著楊得田的反應,發現他似乎在看戲一樣平淡,似乎篤定自己與夏菊花的談判不可能成功,這個認知讓友人越發警惕起來——在非洲的友好國家比較集中,出產的東西也差不多,如果楊得田跟自己談不下來的話,費上一些工夫、多承擔一些風險,不是湊不齊需要的橡膠。
楊得田一臉看好戲的樣子,是不是已經把橡膠湊齊了?
“楊,”友人決定不再理會夏菊花,而是向楊得田擠出一個笑臉:“夏,不會談判,她沒有錢,不如我們再談一談。”
楊得田笑了:“我們華國有一句古話,做買賣講究先來后到。夏菊花同志正在跟你談著,我現在跟你談對她太不禮貌了。”
一心嘗著腰果的夏菊花很想說:我不需要你的禮貌,還是你跟他談吧,接下去自己還能說點兒啥呀?
有著同樣想法的,一定包括被迫不停反思的友人,他向夏菊花攤了攤手:“夏,我想我們的談話,可以結束了。”
夏菊花還得強裝不解:“為什么,我覺得我們談的很愉快,你究竟準備多少錢把橡膠賣給我?”
哪怕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讓人覺得不禮貌,友人還是壓抑不住心里的怒氣,有意想為難一下夏菊花:“如果你現在可以付我百分之十的訂金的話,那么我可以以二百九十元一噸的價格,把五萬噸的橡膠賣給你。當然,是人民幣,你覺得怎么樣?”二百九十元一噸的話,他還有近三分之一的利潤。
挺好呀。
夏菊花用余光掃了一眼楊得田,見他向自己微微點了點頭,很有信心的對友人說:“二百八十塊人民幣一噸,如果可以我馬上付訂金。”沒辦法,討價還價刻進骨子里了,夏菊花近乎本能的開口還價。
本來就帶著些難為人意思的友人,認為夏菊花是因為拿不出訂金,才往下壓價,看向她的目光里帶著蔑視:“可以,但是我要求你在十分鐘之內拿出訂金。否則,你就要按雙倍賠償我的損失。”
說完,他竟然對著自己的同伴嘀咕了幾句,拿出幾頁寫滿字的紙來,在上面空著的地方寫上了幾串數字,遞給夏菊花。
夏菊花很淡定的又一次麻煩楊得田帶來的翻譯,請他給自己念了念上頭的內容。數量、價格、交貨日期都很清楚也很詳細,翻譯特意小聲告訴夏菊花,內容沒有問題,時間規定、不到貨賠償也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