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菊花沒想到,平安莊的軍屬自覺性這么高,大隊主動提供的上班機會,每個月都能掙到現錢的好處,大家都拒絕,這更讓她堅定了照顧好軍屬生活的決心——這么好的戰士,這么好的軍屬,不能因為他們的覺悟高,就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是鋼筋鐵骨,啥困難都由他們自己抗著。
夏菊花一家一家又走訪一遍,說明三個廠子現在接的訂單太多,正要擴招人手,而軍屬們的覺悟有目共睹,所以大隊優先從軍屬家里挑人。做這個決定,也是為了讓孩子們沒有后顧之憂,安心在部隊訓練的意思。
自己家人去不去廠里上班,竟然關系到孩子能不能在部隊安心訓練,軍屬們不由自主的答應下來——平安莊的戰士已經服完三年義務兵役,都被留在部隊訓練,表明他們很可能選上志愿兵。
志愿兵和義務兵可是兩個概念,就算退役后,國家也給安排工作,以后就是城里人了。雖然平安莊的工分值現在已經完全不比城里工人工資低,可人們的思想里,有成為城里人的機會,端上國家的鐵飯碗,還是比靠天吃飯的農民強多了。
就是不知道,從平安莊走出的二十一名戰士,誰家的孩子能真的選上志愿兵,又有幾個,得重新回到平安莊的土地上生活。
給軍屬安排在廠子里的崗位是頭一步,第二步夏菊花與大隊干部正在開會討論:前兩年每名戰士的親娘,可以減半扣工分口糧,夏菊花知道那并不是長久之計。因為過不了兩年,大包干就要實行,那里大家獨立耕種,不再以工分換糧。所謂的照顧也就成了一紙空文,還是得想一個長久之計。
所以她的意見是,兩個廠子(編織廠是平安莊生產隊財產,并不算大隊的廠子)的盈利會逐年增加,不如以后直接每年給每戶軍屬一百元的現金補貼,免得幾個生產隊工分值不同,有的軍屬得到的多,有的軍屬得到的少。
如果以后大家生活更好了,金額可以隨著生活水平上漲跟著調整,咋也不能讓軍屬吃虧。這筆錢由大隊直接出,不用各生產隊負擔。
對此大家都沒啥意見:一來大隊直接出錢,等于間接節約了生產隊的開支,各生產隊長更容易向社員解釋。二來誰知道下年還會不會到平德縣招兵,萬一他們家或是親戚家的孩子當上兵了,有這次討論決定,他們也能同樣領補貼。
只有李長順在討論通過后,看了夏菊花一眼,大家散會之后把她叫住了:“你是不是覺得……”
夏菊花不太記得戰爭開始具體是哪一天,只記得二、三月份是戰況最激烈的時候。現在已經是二月下旬,估計很快會有報道傳到平安莊了——這個時代電視并不普及,信息傳播還是以報紙和廣播為主,消息傳遞的不如上輩子快。偏平安莊沒有幾臺收音機,夏菊花自己得的那臺,拿回來后沒開過幾回,一直擱在柜頂落灰。
她向李長順搖了搖頭,哪怕有上輩子的記憶,有這輩子的種種蛛絲馬跡,這個消息還是不能從她嘴里傳出去。
李長順瘸著腿在地上轉了兩圈,看著夏菊花問:“咱們的孩子們……”
夏菊花眼圈有些發紅,還是向李長順搖頭。老人輕輕拍了一下身邊的桌子,眼睛都快瞪出眼眶:“米國鬼子天天看不得咱們好,上回還沒把他們打老實!娘的,老子恨不得再去跟他們打一仗。”
可能他對戰爭有些什么誤解,夏菊花沒有出言糾正,在她心里千罵萬罵有錯罵的時候,米國鬼子亡我之心不死卻不會罵錯。
“別的事兒你都不用操心,把粉條廠和方便面廠看住了就行。方便面廠現在一天能生產多少袋,能供上部隊用嗎?”李長順罵完一聲,很快調整自己的狀態,問起方便面廠的產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