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米哈伊爾公爵這樣的老將心態肯定跟列昂尼德這種愣頭青完全不一樣。他絕不會只憑著一腔熱血去打仗,更不會以為自己的對手真的就是一群慫胞一打就垮。

    雖然土耳其在最近幾次戰爭中的表現都不咋地,確實像個可以隨便拿捏的面團子,可米哈伊爾公爵依然知道自己贏得并不輕松,尤其是當土耳其一心固守的時候,那種攻堅戰現在回想起來都讓他頭大。

    一座棱堡堅守幾個月根本就不稀奇,甚至半年一年的反復拉鋸戰也很正常。

    如果沒有其他國家干預,光是俄國和土耳其單練,這么慢慢磨一點點地磨死土耳其人沒有問題。但這一次米哈伊爾公爵知道完全不一樣了,俄國外部的壓力從來沒有這么大過,英法都站在了反對的那一邊,甚至連盟國也是支支吾吾不給個準信,一點兒支持的意思都沒有。

    這讓他必須考慮到萬一英法加入戰爭的可能性,雖然他并不認為這種可能性特別大,但現在的國際形勢誰說得準呢?

    就算英法沒有直接加入戰爭,哪怕是間接地給土耳其輸血,那也會讓俄國很難受。畢竟拼消耗俄國肯定是耗不死英法支持的土耳其的。

    所以作為實際上的主帥他必須考慮一切相關因素,制定好相關對策,哪怕是最糟糕的局面出現也必須能夠設法應付。

    這其中就包括萬一英法對俄宣戰介入戰爭之后怎么辦?

    米哈伊爾公爵的參謀班子已經就這個可能性進行了不少次軍棋推演或者說圖上作業。

    他的參謀們一致認為如果英法真的介入戰爭,那也將是有限介入,最有可能的方式就是派遣海軍幫助土耳其作戰。

    包括爭奪黑海的制海權,還包括封鎖以及炮擊黑海沿岸的俄軍設施。

    至于直接派遣遠征軍到巴爾干作戰,這種可能性參謀們認為太小了,因為代價過于高昂,而且可能導致三國關系完全崩潰,甚至引發同神圣同盟的全面沖突。

    所以參謀們認為英法就算參戰也會比較克制,而海軍無疑是投入小見效大的典型。

    對此米哈伊爾公爵也比較認可,他也不認為英法會派遣遠征軍到巴爾干作戰,那后勤負擔和代價太大,哪怕是英法恐怕也承受不住。而出動他們占據絕對優勢的海軍肯定是首選。

    “這么說的話,黑海艦隊的壓力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米哈伊爾公爵望著地圖上的黑海皺了皺眉頭,黑海艦隊對他自然是有特別的意義,不光可以從海上壓制土耳其人封鎖土耳其的海上運輸線和運兵線,還可以協助己方補給物資,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