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公爵很清楚尼古拉一世為了這場戰爭已經做了多大的動員,除開其他方向的守備部隊,俄軍的精銳幾乎全員云集在了他手里。
這五十多萬大軍就是俄國的基本盤,再多不是沒有,只是動員起來極其困難,不光需要時間,還需要大量的金錢。
可這兩樣俄國都缺,總不能抽空其他戰略方向來填瓦拉幾亞這個大坑吧?
米哈伊爾公爵很清楚俄國周邊有多少不穩定因素,比如說波蘭,比如說高加索,如果不是又數十萬俄軍在那里看守,那里早就亂了。
一旦選擇從這些地方抽調兵力,那搞不好瓦拉幾亞這個坑還沒填平,波蘭和高加索又燃起烽煙。那就真成了玩打地鼠,是按下了葫蘆浮起了瓢。
“國內的兵力很緊張,”米哈伊爾公爵很艱難地開口了,“不管是波蘭還是高加索一帶都不安寧,都需要軍隊。”
李驍其實也懂這個道理,只不過眼下最要命的情況是土耳其和瓦拉幾亞,如果這里俄國失敗了,那結局肯定會非常凄慘。
“波蘭自然是不可以輕動,但高加索一帶還是能抽調些兵力的,哪怕只有三五萬人也好啊!”
“另外國內還可以進一步動員,眼下的情況已經比1812年還要嚴峻了,當年我們只需要面對拿破侖的五十萬大軍,可現在我們要同時應付土耳其、英國。法國聯軍,甚至我們的盟友還在一邊拖后腿!要想體面的結束戰爭,我們只要需要一百萬兵力,否則根本不頂事!”
米哈伊爾公爵被一百萬這個數字嚇了一跳,因為以前他很難想象動員一百萬兵力是個什么概念,以前他覺得有個五六十萬人都可以打遍歐洲了,可現在李驍卻告訴他一百萬人才能堅守防線。
這落差實在是太大了!
反正他是張不開嘴,不知道該怎么朝尼古拉一世要這么多兵力的。
這自然是讓李驍心急如焚,因為一百萬真心不是他瞎扯的,實際上一百萬人夠不夠用他心里頭都沒底,因為歷史上克里米亞戰爭俄國付出了大約四十萬人的傷亡代價。
你想想傷亡四十萬人得派多少人上戰場填坑。畢竟士兵是人不是機器,不可能承受百分之五六十的傷亡率還不崩潰。
就算俄國的灰色牲口比較蠢比較老實,就算他們能承受50%的逆天傷亡率還能繼續作戰,那按照這個比例,俄軍至少也得動員八十萬左右的人馬。
問題是,歷史上這七八十萬俄軍可是被生生耗死了,如果李驍能接受歷史上那個結果,那自然什么都不用做,看著俄軍崩潰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