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彼得堡發生一系列小故事的時候,在遙遠的伊內阿達俄軍的處境卻是一日不如一日。
雖然帕斯科維奇被迫放棄了進攻的想法,命令部隊就地固守,但有時候固守真不一定就能守得住,隨著英法聯軍主力源源不斷地抵達伊內阿達周邊,俄軍的壓力是一天比一天大。
這么說吧,從早上七點道傍晚六點,除了午餐休息一個鐘頭之外,俄軍每時每刻都承受著猛烈的炮擊。英法聯軍的炮彈就像不要錢似的,下雨一般往伊內阿達砸。
對包圍圈內的俄軍來說,簡直就是生不如死,晚上剛剛修繕好的戰壕和防炮洞等太陽升起來就被聯軍的炮彈砸得粉碎。然后就只能盯著猛烈的炮火搶修工事。
最初還能找到點木材或者其他建材加固工事,但隨著炮擊不斷持續,伊內阿達已經找不到任何能用來加固工事的材料了。甚至可以這么說,這座海邊小城如今已經找不到一幢稍微完好些的建筑,連殘垣斷壁都少見!
不客氣地說,這座城市已經變成了人間地獄,城內的數萬居民死的死逃的逃,可以說十室九空。
“敵人的炮火更加猛烈了。”站在旗艦桅桿上瞭望的納西莫夫憂心忡忡地說道。
“正常,”科爾尼洛夫也嘆息了一聲,“隨著敵軍主力抵達,炮火只會更加猛烈。我很懷疑接下來敵人的火力會達到什么樣的高度。”
納西莫夫沒有說話,因為他想起了戰前李驍曾經對他們說過的話。但是某人竭力讓他們加固塞瓦斯托波爾的防御工事,就不止一次地說過敵人的火力會很嚇人。
當時他們還半信半疑,只有到伊內阿達經歷過之后,才知道加固防御工事是多么明智。
“陸軍的傷亡怎么樣?”他緩緩問道。
“不樂觀,”科爾尼洛夫很冷靜地回答道,“昨天死了幾百人,大部分都是工事被爆破彈直接命中,不過我覺得直接被炸死還是一種幸運,最慘的是那些負傷尤其是負重傷的人,那才叫可憐。”
納西莫夫為之默認,因為敵人炮擊的關系,伊內阿達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安置那些可憐的傷員,只能將受傷的士兵轉運到艦船上。
可是海上的條件很不樂觀,本來就人滿為患空間緊張,他不得不緊急騰空了幾艘船的船長室或者會議室充當臨時救護所,否則這些可憐的士兵只能窩在逼仄的水手艙里慢慢等死。
“帕斯科維奇什么時候才能開竅?”納西莫夫很是不滿地問道,“至少他應該同意我們將傷兵運回去,讓他們待在這里根本得不到任何救治!”
科爾尼洛夫又嘆了口氣:“我問過了,他不同意,理由是我們岸上的炮兵陣地已經被摧毀了,只能利用艦炮支援……雖然我也想說著很操蛋,但如果沒有我們的艦炮,岸上的小伙子們壓力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