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公爵的答復在稍晚時候送到了伊內阿達,他果然沒有冷嘲熱諷但也巧妙地“婉拒”了帕斯科維奇的要求。

    “親王閣下,鑒于當前緊張的局勢,以及多瑙河一線日益嚴峻的形勢,我無法抽調太多的兵力給予您支持,只能盡全力抽調三千人……希望您盡快完成陛下的囑托,如果事不可為,那也請盡快做出決斷。”

    米哈伊爾公爵給了老丘八三千人,只不過在帕斯科維奇看來這三千人還不如不給的好。因為這點兒人馬不光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讓他沒理由跟尼古拉一世抱怨。

    因為一旦他開始抱怨,米哈伊爾公爵就會很無辜地表示:“陛下,真不是我故意不支援親王閣下,而是我這邊實在太吃緊了,我已經盡全力抽調兵力予以支援……您看是不是親王閣下之前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太過于樂觀了,錯誤地估計了敵我實力呢?”

    帕斯科維奇相信,只要他敢抱怨,米哈伊爾公爵就肯定會甩出這句話惡心他。

    那么夠惡心嗎?

    效果絕對是杠杠的,可能尼古拉一世也知道米哈伊爾公爵所謂的已經盡力支援肯定是又水分的。但奈何人家表面功夫做得好,而且多瑙河這一線也確實壓力山大,不抽調兵力支援你也是可以的,只要抽調了那就是情分,那你丫就得認賬得表示感激。

    更何況尼古拉一世也不傻,伊內阿達打成這個鬼樣子,用屁股想想就知道最初制定計劃的時候有多么樂觀,根本就沒有做深入了解,更沒有全盤權衡英法快速介入的可能性。

    說到底,這個計劃確實有大問題,這絕對是帕斯科維奇的鍋,怎么都甩不掉的。

    實際上但尼古拉一世在圣彼得堡接到帕斯科維奇的最新報告,看到英法聯軍主力已經抵達戰場的字樣后,這位沙皇的臉色不是一般的難看。

    帕斯科維奇的牛皮吹破了,或者說一個五彩斑斕的肥皂泡泡被無情的戳破了。

    只要有最起碼的軍事素質都知道以帕斯科維奇手里頭的那點兒人馬根本不可能攻占君士坦丁堡了,甚至他能全須全尾地將那些人馬帶回來都得謝天謝地。

    只不過最讓尼古拉一世生氣的不是這個,他很清楚,計劃往往是趕不上變化的,計劃做得再好也會有意外發生,若是戰場上的一切都能按照你的計劃走,那不是敵人太廢柴就是你丫這是寫。

    對于計劃執行過程中的意外尼古拉一世是心里有準備的,甚至他也隱隱約約察覺到了帕斯科維奇計劃中存在的漏洞,作為土耳其的核心城市和象征,伊斯坦布爾或者說君士坦丁堡哪有那么容易被攻占!

    不管是誰對首都而且是地里和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關鍵性節點城市都會重兵設防。想依靠區區十萬人馬就達成目的,這確實有點飄了。

    當時尼古拉一世的設想是哪怕帕斯科維奇無法攻占君士坦丁堡,但也能往土耳其腹地和肋部插一刀,可以極大的減輕米哈伊爾公爵在多瑙河一線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