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龍文學>歷史小說>奮斗在沙俄 > 第四百六十六章 啟程
    李驍告別揚.康斯坦丁之后,很快就準備出發了,因為時間真的很緊張,因為米哈伊爾.戈爾恰科夫公爵已經對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開展行動的關系,帕斯科維奇那邊肯定也是饑渴難耐,不排除這貨為了獨吞功勞加快行動的可能。

    所以為了以防萬一,李驍只能盡快行動,只不過對于他的離開阿列克謝是有意見的:

    “安德列卡,有必要去奧地利走這一趟嗎?按照你的計劃,恐怕既會得罪奧地利人又會得罪帕斯科維奇和陛下,這么做風險很大啊!”

    確實,如果李驍的所作所為被拆穿了,那不管是尼古拉一世還是帕斯科維奇都會火冒三丈。但問題是李驍絕對這么做值得,他的方案對俄國更加有利,對他自己也更加有利,所以為什么要管那兩個家伙高興還是不高興?

    如果凡事都要慣著那兩個家伙,那他還活不活,恐怕他掛掉了尼古拉一世才最高興。所以干嘛讓那貨高興,就是要給他找別扭,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整體的利益,他就是要搞死奧地利人!

    “風險越大收獲越大,這么做對我們最有利,必須削弱奧地利,這個攪屎棍子實在太討厭了!所以必須去!”

    李驍很清楚如果阿列克謝知道他這一趟真正想做什么,那這位好朋友恐怕會更加惶恐,因為他明面上只是告訴阿列克謝去維也納為亞歷山大.戈爾恰科夫公爵出謀劃策,并沒有說要同格爾蓋伊.阿爾圖爾接觸,更沒有說會協助格爾蓋伊.阿爾圖爾打擊奧軍和帕斯科維奇。

    當然這還不是全部,李驍想做的其實更多,這一趟他還打算接觸一下普魯士人,因為打擊和削弱奧地利光靠他和亞歷山大.戈爾恰科夫公爵兩個完全不夠,必須有國家的力量做全面的推動,如此才能真正削弱奧地利,而不是傷其十指。

    如今普魯士的日子也不好過,革命的關系讓柏林也是一片混亂,只不過普魯士比奧地利強在了國內不是四分五裂的拼圖板,更沒有少數民族作亂以及外部勢力干涉,而且普魯士的經濟和工業基礎也不算差,所以渡過了最初的危機之后,普魯士倒也撐得下去。

    但是普魯士人的野心也遠不止這點兒,之后的歷史大家伙都知道,看準了奧地利被革命重創的機會,普魯士準備跟奧地利爭一把德意志諸邦國的控制權。然后嘛,因為俄國的干涉,慘遭奧地利羞辱,被迫簽訂了《奧爾米茨條約》,只能當奧地利的小弟。

    雖然歷史上普魯士的努力并不成功,但這也讓李驍看到了一種可能,那就是普魯士已經不甘當奧地利的小弟,有意識的開始爭取德意志的領導大權了。

    其實吧,這也很好理解,因為霍亨索倫家族歷代都是野心勃勃,從偏遠的北方一隅的小伯爵漸漸成為了選帝侯,然后一步步做大成為了德意志諸邦國中僅次于哈布斯堡家族的存在。

    其實早在一百多年前腓特烈大帝就挖過奧地利的墻角,當年借口王位繼承問題在特蕾莎皇后剛剛登基成為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和波西米亞國王沒幾天就對奧地利宣戰,直接就強占了波西米亞。

    這直接讓兩個“兄弟之邦”變成了生死仇敵,而腓特烈大帝也成為了特蕾莎皇后的一生之敵。所以別看后面因為拿破侖的崛起讓普魯士和奧地利不得不攜手抵抗,但兄弟倪墻的傳統其實早就存在了。

    對銳意進取的普魯士而言,奧地利和哈布斯堡家族已經是腐朽的代名詞,認為這個家族已經完全不具備代表德意志的權力,自然是是對德意志的領導權是垂涎三尺。

    以前因為神圣同盟的存在,而且各國內部都比較穩定,普魯士沒辦法作妖搞事,那是只能看著,而這回奧地利亂成一團,這要是不乘機搞一波事情,真心是白瞎了搞事小能手腓特烈大帝的血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