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幾亞鐵路公司的進展還算順利,動員了極大的人力和財力之后一條全長五百多公里的鐵路以超越時代的速度進行鋪設。尤其是布加勒斯特直伊茲梅爾這一段特別迅速,截止到七月底,路基工程已經搞得七七八八,很快就可以正式鋪設鐵軌以及其它信號設施。

    “還是太慢!”

    只不過李驍依然覺得不滿意,因為如果克里米亞戰爭如期于1853年打響的話,那時候布加勒斯特至伊茲梅爾這一段將成為最重要的生命線。不光可以快速將俄軍從烏克蘭方向調入瓦拉幾亞,還可以源源不斷地輸送彈藥等必須的補給品。

    可以說有了這條鐵路在瓦拉幾亞方向俄軍就是再次也可以穩步防守,不至于被英法土三國聯軍給打崩潰。考慮到英法聯軍會將重點放在塞瓦斯托波爾和黑海艦隊方向,最初瓦拉幾亞所面對的敵人主要是土耳其人。

    這時候在瓦拉幾亞俄軍其實還有優勢,這時候就要看塞瓦斯托波爾和黑海艦隊能夠堅持多久了。如果在塞瓦斯托波爾和黑海艦隊山窮水盡之前瓦拉幾亞能夠單獨打瘸土耳其人,俄國在戰后未必沒有保全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的可能性。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也不排除因為蝴蝶效應,瓦拉幾亞的狀態跟歷史上完全不同導致英法采取完全不同的策略。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都需要瓦拉幾亞能夠特別堅挺,而想要特別堅挺那自然是打鐵還需自身硬了。

    “不光要加快鐵路工程,還需要加快兵工廠的建設,因為新式步槍對彈藥的需求更高,光以我們的儲備堅持不了幾個月的!”李驍一臉嚴峻地對阿列克謝說道:“所以我們不能將彈藥補給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本土上,更何況從圖拉將彈藥千里迢迢的運過來也需要時間。”

    李驍沒說一項阿列克謝的臉色就難看一分,因為之前他覺得自己這兩年在瓦拉幾亞還干得不錯,是做出了不少成績的。可現在李驍一說他才發現好像窟窿還是不少。光是鐵路和兵工廠兩項就足夠他頭疼了。

    “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李驍點了點頭,他也知道鐵路和兵工廠都是吞金巨獸,尤其是瓦拉幾亞本身的工業基礎就不咋地,幾乎是一窮二白。光是一個鐵軌的原材料問題就讓他們頭疼了很久,最后不得已只能全盤從普魯士進口。

    兵工廠也是一樣,雖然從普魯士或者英國購買機床并不難,但是羅馬尼亞本身沒有多少礦產資源,制造子彈需要的黃銅、鉛芯等材料還是只能進口。說白了瓦拉幾亞頂多也就能做個來料加工的事情。

    李驍自然是不滿足這種現狀的,但他也知道想要改變是完全不可能的,完全的產業鏈不是瓦拉幾亞這種小國匹配的,大量的基礎材料基礎人才都是空白,瓦拉幾亞能做的也就是幾個關鍵的節點,想要打通全部環節根本就是做夢。

    擁有完全的產業鏈條只有大國才有可能,比如說俄國。可惜的現在的俄國是一群老古董當政,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工業的魔力,只愿意守著一畝三分地當農民。

    說心里話,這實在讓人無語。但這就是現實只能接受沒辦法反抗,李驍能做的也就是盡力做好能做的事情,另外就是希望羅斯托夫采夫伯爵一幫革命黨給力點盡快讓尼古拉一世滾蛋。

    李驍萬分鄭重地回答道:“我知道這些都需要錢,但這些錢必須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