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什科夫想不想去土耳其跟李驍沒有一毛錢關系,倒是不說李驍不關心保加利亞的進展,實際上他比任何都關心保加利亞的情況,因為只有他知道保加利亞將成為引爆一場歐洲大戰的導火索,一旦尼古拉一世做出極限施壓的決定,那土耳其最后唯一的選擇就是抵抗到底。
當然啦這么說有點給土耳其臉上貼金了,如果沒有英法的幕后支持在面對尼古拉一世的極限施壓時他們多半依然會選擇投降。當年的近東病夫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一旦因為保加利亞引爆戰爭,瓦拉幾亞必然成為第一線戰場,那時候等待著瓦拉幾亞可想而知不會是什么好事。
所以李驍自然特別關注保加利亞的進展,幾乎每個禮拜他都要跟老伊戈爾通信詢問圣彼得堡關于土耳其的態度,然后也會聯系大衛.勒伯夫詢問法國方面的最新動態。
不過這些都比較被動,因為就算李驍知道了也改變不了什么,有時候甚至還會因為明明知道結果而倍感無力。
“緬什科夫?那個老太監?”
阿列克謝對李驍帶來的最新消息也是挺驚訝的,只不過他驚訝的是緬什科夫竟然能撈到這個機會,在他看來這三年老太監的地位可是肉眼可見的下滑,這種重大事項怎么也輪不到他去吧?
李驍嘆了口氣,道:“你會這么認為是因為你根本就不知道我那個叔叔是多么喜歡那個老太監,他哪里會失寵!”
這話有點武斷,因為這種判斷完全是李驍基于歷史得出的結論,歷史上緬什科夫是帶著最后通牒去了土耳其,然后一手葬送了俄羅斯最后的機會,直接導致了戰爭的爆發。而英法對俄宣戰之后,面對一團稀爛的局面,這位老太監還曾經親自下場指揮戰斗,還取得了一定的戰果。
由此可見他在尼古拉一世心目中地位有多么獨特了,只不過李驍很清楚這個老貨絕對是能壞事的那個人。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作為全權特使,緬什科夫手里頭的自主權是相當的大,如果他能夠堅固原則性和靈活性,很有可能就沒有歷史上的克里米亞戰爭了,因為當年土耳其蘇丹最開始選擇了讓步,應該說讓步是相當驚人的,如果緬什科夫見好就收,那將是一次成功的外交訛詐,可以值得大書特書。
只不過這貨的根本就不懂什么叫靈活性,最后堅持一點不打折扣的執行尼古拉一世的命令,逼得土耳其人一丁點兒退路都沒有,最后只能開打。
換句話說如果當年緬什科夫的選擇不一樣結果可能完全不同,很遺憾的是這個老太監太呆板,搞砸了一切。
李驍可不認為在這個時空中緬什科夫就會有所長進,在他看來這個老太監還跟歷史上一樣,這一次和上一次不會有任何差別。
所以他很沮喪地告訴阿列克謝:“做好打仗的準備,我預感戰爭最快可能會在年內爆發!”
阿列克謝震驚了,因為他壓根不明白李驍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因為現在的形式怎么看都不像是要打仗,土耳其人的膝蓋很軟,腰也無力,怎么看都不像能爺么一回的樣子。至于英法雖然輿論上比較熱鬧,但哪怕就是這些輿論也不敢隨便喊打喊殺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