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內的氣氛很凝重,緬什科夫和康斯坦丁大公的交鋒讓其他將領都感覺到了了這次會議的不尋常。不管是緬什科夫還是康斯坦丁大公都有點咄咄逼人的意思,這里面的水恐怕很深啊!
    確實,對康斯坦丁大公和緬什科夫這樣的老油條來說,個人的喜好憎惡并不能完全決定他們的行動。能決定他們行動的始終是利益,只要利益足夠大,讓他們兩個變基友都不是不可能。
    那么這兩人為什么今天這么爭鋒相對呢?
    原因很簡單,又快到一年一度的列預算編制的日子了。
    馬上就是年底了,又要決定第二年度海軍預算的具體項目了。這可不是小事,這是海軍部當中權力大小的直接體現。誰能決定項目的分配,決定資金的多寡,誰就是海軍部當之無愧的老大。
    以前,這項權力完全被緬什科夫一個人把持,老太監說錢怎么花就怎么花,哪個敢說個不字?
    但如今康斯坦丁大公可不喜歡跟著緬什科夫的指揮棒走。不光是這個老太監始終不太把他放在眼里,更因為康斯坦丁大公不喜歡緬什科夫的海軍建設方向。
    在緬什科夫的控制下,俄羅斯帝國海軍跟三十年前沒太大差別,是一只傳統純粹的風帆艦隊,跟當下的潮流格格不入。
    木質的帆船、前膛火炮、強征入伍素質低下的農奴士兵怎么可能打的贏將帆船玩到了極致的英國皇家海軍?
    拿破侖時代的法國海軍素質和質量比現在的帝俄海軍強得多,一樣是被皇家海軍按在海里不斷摩擦。這能有勝算?
    康斯坦丁大公認為沿著帆船這條路線走下去,等著俄羅斯帝國海軍的不過是第二格特拉法爾加而已。要想實現羅曼諾夫家族的百年宏愿就必須想辦法彎道超車,必須用新技術或者新戰術一舉追上皇家海軍。
    康斯坦丁大公認為蒸汽船就是一個好方向。在這方面不管是皇家海軍還是宿敵法國海軍都處于開荒發展狀態,一切都還沒有定型,這就給了俄國追趕的機會。只要大力投入重金必然能夠一舉拉平帆船時代的劣勢,甚至反超也未可知。
    所以康斯坦丁大公強烈要求發展蒸汽艦隊,不光要求建造更多的蒸汽艦只,還要求新建配套的鋼鐵廠、新式的造船廠,發展新式船舶的研究和設計機構。
    總之,這一切需要大量的經費。
    但是,誰都知道俄國其實并不是海洋國家更不是海軍強國。俄羅斯的海軍始終是為陸權服務的。不管是彼得大帝時代還是葉卡捷琳娜大帝時代雖然都大力發展了海軍,但這些海軍根本目的不是控制大洋的制海權,而是配合俄羅斯在陸地上的滾滾洪流攻城略地的。
    也就是說海軍始終是從屬于陸軍的,意味著海軍的軍費得排在第二位,是很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