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廟,同上次劉協來的時候一樣,大大小小堆積這無數的乞丐。劉協這次來,是招家兵,所以招收的對象是十五歲以上的乞丐。
劉協對練武一道沒什么眼光,倒是花過他們對這個經驗豐富。一行人開始在乞丐中挑選士兵,身體健壯,頭腦清晰,有練武的基礎的乞丐被挑選出來。
然后一個個的詢問,愿意當兵上戰場,愿意為劉協效力,家庭清白的,最好都是孤兒的,最后一條就是愿意同劉協簽訂賣身契的,于是被征入伍。
東漢末年,土地兼并嚴重,世家貴族倒是沒什么損傷,而且越過越富有。但是小老百姓就凄慘了,災年糧食欠收,交不起賦稅,生活困苦,很多人家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就算豐年的時候,糧食富足,可是因為糧食產得多,糧價下降,老百姓最后剩下的也沒有幾個,最后也免不了家破人亡的結果。
最后這些逃亡的人,大多匯集在各地的城隍廟,以乞討為生。單單劉協來的這個城隍廟,放眼望去,也不下萬人。
在萬人中找二百來人,這還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很快,二百乞丐就與劉協簽訂了賣身契,成為劉協的家兵。
至于這些乞丐的家屬,自然安置在成睪縣新修的村堡里面,這些村堡是成睪縣監獄里面的人修建的。
成睪縣監獄里面,因為剿匪和清理豪強,里面的人可不少。劉協犯不著白給他們吃喝,于是勞動改造就在大漢朝出現了。
每天都有衙役,也就是那些傷好的傷兵,押著他們去指定的地點干活,表現好的,可以獲得減刑,提前釋放。表現不好的,自然就要加刑。
這些日子,成睪縣的官道重新修葺了一番,而且每過一個月,都會有衙役押著這些罪犯來修補。
原本一些荒地,現在也修建起村堡,開墾出梯田。這些村堡梯田,正好用來安置流民。這不這些乞丐的家屬,也就得到了安置。
當然,這些乞丐的家屬,劉協會安置到比較好的位置,畢竟他們是劉協的士兵家屬,應當得到相應的照顧。同時劉協還會從放馬堡、天泉堡、黃泥堡挑選人手,去教他們種莊稼。
劉協帶著二百乞丐,以及他們的家屬,浩浩蕩蕩的回到成睪縣,家屬被衙役們帶著去登記,領取戶籍文書符節,然后帶去村堡,分給田地和房屋。
這些乞丐,原本也是農民,因為各種原因失去土地,成為流民,現在自己的孩子去當兵,而家里免費的獲得了房子和土地,這種待遇,他們還是第一次得到,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當聽到這些政策都是侯爺制定的后,這些人自然把效忠的對象轉向劉協。
在衙役的安排下,五百多人有秩序的入駐,然后選出村堡的負責人,組建了護堡隊,丈量土地,每家根據人口,劃分相應面積的土地。人口多的家庭,稍微多一些,人口少的家庭,面積稍微少一些,基本體現一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