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睪縣雖然小,但是還是有近萬戶人家,近六萬人口,而且是常住人口。為什么說是常住人口呢,因為成睪縣是洛陽出山東的必經之路,這里的流動人口非常多,如果要統計流動人口的話,起碼是常住人口的十倍百倍。
現在成睪縣的行政歸尹秀管,但是經濟,刑獄,治安等劉協還是可以過問的,況且劉協還是皇子身份,對尹秀執行朝廷命令等行政問題也可以過問的,換句話說,劉協可以過問侯國中的任何事情,當然也可以什么都不管,每年尹秀把收起來的稅收運過來就行。
不過劉協可不是當甩手掌柜的料,既然被任命為成睪縣的侯爺,雖然只是短時間的,但是作為一方的領導人,必須對一方百姓謀利益。
在前世劉協就對那些吃著國家的飯,挖著國家的墻角,什么事情都不做,還厚顏到處講清正廉潔的官員十分疼恨,現在劉協不可能做這種人。
劉協同劉澈商量了一陣,最后決定先弄清楚賦稅。作為侯國的侯爺,最關心的當然是賦稅。這賦稅雖然是朝廷直接任命國相征收,但是作為侯爺,應該知道自己的侯國有多少田畝,多少人口,每年能收多少稅收。
東漢的稅賦有三種:
第一種是田賦,也就是土地稅,是根據田畝的數量收稅的,過去是三十稅一,老百姓的壓力不大,現在的田賦已經漲到了十稅一,也就是說現在一畝田能平均能產一石谷,就得繳納一斗谷。
大漢《二年律令·田律》規定,卿以下,五月戶出賦十六錢,十月戶出芻一石。這個規定延續至今,到了卿一級的官員,就不用上交稅賦了。
成睪縣目前還沒有不繳納稅賦的世家大戶,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劉協這個侯爺了。侯是一個爵位,不是職位。但是劉協是皇子,皇子是享受卿以上待遇的。
第二種是算賦和口賦,也就是人頭稅,是按人口來收稅的,口賦是對年齡在七到十四歲的孩子征收的賦稅,每人每年二十錢。算賦是對十五到五十六歲的人征收的,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錢,商賈和奴婢加倍,每人每年二百四十錢。
第三種是徭役,也就是免費服役,其中包括正卒和戍卒。每個年滿十七歲的男子每年必須服役一個月,也可以用錢讓官府代請別人服役,正卒每年出錢二千,戍卒每年出錢三百。
還有就是關稅,不過關稅不是每個縣都有的,但是對于成睪縣關稅就是一筆極大的收入,因為這里有一個虎牢關,來往商賈太多,還有車船稅等等。
成睪縣近萬戶人家,近六萬人,近十萬畝土地,這一賬算下來,整個成睪縣的田租是近萬石,賦稅近二百萬錢。
當然這些都是朝廷正式規定的賦稅,還有地方攤派的賦稅,所以收入遠遠不止這些。
劉協作為侯爺,成睪縣是劉協的食邑,說白了劉協就靠成睪縣的稅賦吃飯。
其實說起來也不多,每年一萬石糧食,二百萬錢,其中還包括成睪縣所有官員縣卒一年的俸祿。對于朝廷來說,這簡直是微不足道的,要知道漢靈帝開口一賞,就是一千金,劉協開口賞董越就是十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