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莊基礎設施建設接近尾聲,最外面是高約二丈的圍墻,厚厚的圍墻抵擋著來自各方的風。
圍墻里面是房屋,這些房屋緊靠著圍墻,用木頭搭建,背風向陽,的確是好居住地。
房屋的門前是一條環形的道路,也不知道是誰發現,在制鹽過程中出現的那些白色的碳酸鈣沉淀物,在干了過后,就如同石頭一樣。用于鋪路刷墻都是好材料,于是這條路慢慢的變成了白色。
道路里面就是鹽場了,表皮的泥土已經取走用于建設圍墻去了,剩下的都是灰白色的鹽礦。
王青等人干脆就用這些鹽礦形成的天然坑來對鹽進行第一次沉淀,第二次中和沉淀才放到莊子里面的缸里進行,這樣下來節約了不少成本。
這些天小王莊的那六十畝土地非常熱鬧,因為劉協要求他們給田地起田壟,把原本在小溪邊上的土地全部變成水田。
這是一項新的工作,雖然這些農民不理解,但是田地是東家的,東家說怎么做就怎么做。
其實這就是后世的梯田,在丘陵地區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起一道田埂,然后相對等高的一片地就變成了一塊水田,可以栽種水稻等喜水植物。田埂上可以種植豆類,菜類等平時使用較少的農作物。
這些田地原本就在小溪邊上,土地比較平整,只要起一條不高的田壟就可以得到一塊不錯的水田。
小溪的堤壩已經修好,只要來年雪化掉,小溪里面就會有大量的水,這六十畝土地就會全部是上等田。
再加上劉協讓他們收集的糞便,劉協有理由相信,明年春季的麥子收成一定不錯。
今年參加種田的人少得多,因為細鹽和竹器的加工生產,占用了不少人手。
王青有把細鹽和竹器的收入進行了新的分配方式,首先是付工錢,每個參加的工人都會按照生產的時間和數量領取一部分工錢。
按照工作時間計算,每天只要按時出工的人,都可以領取固定的收入。如果在工作中表現出色,干的工作多,在這個基數上適當的增加,這樣有利于調動工人的積極性。
就連那些守圍墻的老頭老太們,都會根據時間領到一份工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