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忙完地里的活,老祖父和李父打獵帶回來了一樣李立才夢寐以求的味道韭菜,雖然是山里的野韭菜,但是問起來味道卻是很地道,李立才腦海里不斷翻滾著韭菜炒雞蛋、三鮮餡的餃子、韭菜盒子韭菜花醬,接著就是涮羊肉,又是一個新目標,閑在家里鼓搗點吃的還是可以的,于是李家就多了一大捆韭菜和一小塊韭菜地,由于鍋的原因韭菜肉的餃子應運而生,李立才吃著熟悉的味道,想起了前世的父母,一家人團聚的樣子,三鮮🚑💩餡的🂓🎔🐳餃子是難以磨滅的,烙印在骨子里的味覺記憶,李立才想家了,李立才情緒低🚃🐫🂲落,幾天才走出了哀傷!
“娘,哪里有鐵匠啊?”,“你找鐵匠干什么?”,“娘,孩兒想用鐵打個鍋”,“鐵鍋?能用嗎?”“娘,你就放心吧,肯定比現在的鍋好用”,李立才找來半個雞蛋殼,“娘,你看我想打造的鐵鍋就是這雞🆪💙蛋大頭的形狀”,李立才又比劃了鐵鍋的大小、深淺和薄厚,“娘,要不咱試試”,“后天你爹去鎮里賣東西,咱家都去,也看看你大伯他們在🞁👏鎮上怎么樣”。
“娘,今天吃炒雞蛋吧,用韭菜炒,就像炒蒜苗一樣”,李立才點了個📚🜿菜,李母總算明白兒子為什么弄要換鍋了,還是為了吃啊!
李立才對這個時代陌生,沒有什么感情,父母親人更多的是一份責任和義務,來到大唐快兩年了,除了感覺到格格不入就沒有什么了,李立才覺得自己就是在看電影,只是看的太投入了,心里想的還是后世的爸媽,回想這段時間發生的事,雖然自己竭力想放慢腳步,不讓自己這家變的太快,可還是脫離了自己的預料,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變化有點大了,而且還都是新鮮事物,李立才有種危機感,貞觀雖然是盛世,但那是說的全天下,小范圍還是非常黑暗的,貞觀初,有叛亂、旱災、蝗災,還有對外戰爭,還有世家的強取豪奪,自己太💴🖃🏹小了,還當不了主角,不能在這個大時代建功立業,父母家人又都是普通人,沒有也平臺來發揮后世帶來的經驗,李立才打消了想看看皇后的念頭,這個家就這樣做點小🔌⚲生意挺好,李立才打算穩一波。
這一天劉家大兒媳婦來家里了,面色愁苦,“姐姐,咱們的鹵肉生意怕是做不下去了”,原來是劉家將熟食鋪子開到長安去了,鹵肉成了富貴人家桌上必不可少的下酒菜,生意越發紅火,但是豬就那么多,對于突然上漲的需求,長安周邊的豬有點不🈁🞢🕷夠吃了,李立才低著頭,數著手指,李立才現在覺得自己的起點有點低,低到自己面對這些情況竟然束手無策,自己又不想再暴露太多東西,李立才靜靜的聽著,想著怎樣才能在不暴露自身的情況下,干點什么,新吃食他是不打算往外拿了,現在家里賺的錢就有點多了,在大唐沒有自保能力,錢多了沒好處。
李立才覺得自己需要找找保護傘,因為只能李母出面,這個保護傘還要是女的,李立才頭很疼,他上一世對大唐的女人就知道那么幾個,想要和人家攀上關系那是千難萬難,李立才覺得自己還要弄點東西出來,給家里謀一個出頭的臺階,家里人高不成低不就,李立才將心思打到了外人身上,穿唐首選程咬金,然后是秦瓊、尉遲恭,但是李立才太小,和這些大佬都不是一個時代的,而且一個個都是老狐貍,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沒了,李立才在腦海里放起跑馬燈,篩選自己知道的合適目標,現在不得志,將來一飛沖天的,品德還不錯的,想來想去李立才就想到一個人,馬周,官位高,人品不錯,壽命短,而且他的好🃮🛍🛄基友常何,還是李世民的親信,這關系能文能武,如果自己操作的好,足夠自己打基礎,如果自己不會造成蝴蝶效應,馬周確實是一個不錯人選,但是文人清高,又有一身傲骨,就算馬周在長安也一定不會來,太遠了,也沒有理由。
李立才只記得馬周是蝗災后受到李世民重用的,李立才自覺時間緊迫,是自己站出來給家里圖謀平臺的時候了,自己對大唐的這個時代了解的最多,以后的大唐他就知道個狄仁杰,打定主意,開始想怎么釣魚,用什么做餌,釣馬周這條目標魚,自己又要在馬周面前展露點什么,醫生講究對癥下🐒⚷藥,想到穿越前輩們各種操作《三字經》浮上心頭,再挑兩首立志、頌贊風骨的詩應該能誘惑過來,只要馬周能來,自己再冒險暴露點東西,應該能留下他,打定主意,李立才開始一波騷操作。
“大哥,你會寫幾個字了👇?”,李立志撓著頭說:“好多了,爹和四叔教了不少”,“寫幾個看看啊”,看著李立志的字,李立才無語,你這字咋和鎮領導寫的意見一樣,一不小心就能看半天,就🈘⚎是不認識呢!
“娘,孩兒想識字,能買本啟蒙書么”,“三兒,你不識字啊,娘還以為我兒啥都🍊🆚知道呢!”,李母笑呵呵的看著李立才,李立才覺得對這個老娘沒什么可以保留的,后面的一些操作也需要娘的幫助,就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打算和李母說了,只是🅮🍀最后多加了一條,“娘,咱家的生意也要有人照應,孩兒將來也需要關照,現在算是未雨綢繆,等孩兒大了,關系也就鋪好了”,“三兒,你說的這些娘不懂,你告訴娘,這樣做你會不會有危險”,“危險不大,娘,孩兒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雖然會有點不穩妥,但是馬周人品不錯,將來咱家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咱家能安心賺錢,孩兒的路也會好走很多”,“嗯,娘知道了,娘應該做什么?”,“娘,要一本的啟蒙書和筆墨紙硯,孩兒要寫🆙一篇文章將那馬周請來,咱家還要和劉家祖母商量,看能不能弄個村學出來,能讓村里的孩子讀書識字,也能給馬周提供個地方”,“好,娘這就去劉家商量”。
“三兒,劉家同意辦學了,老夫人每年資助50貫,族老和里長也有出資,咱家你姐也要識字,每年10貫,里長在謀劃請先生呢!”,“娘,咱能做的都做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踏實的等著吧!”。兩天前,李母托人給馬周去了信,李立才執筆,將小半部《三字經》,一首李白的《行路難》和鄭板橋的《竹石》,信中言明,村學需要先生,聽聞先生才名,以此信相邀,李立才為了保險又給常何寫了一封,說明了來信的原因,村學需要先生,聽聞馬周要來長安,請常何幫忙將信轉交馬周。
長安,馬周正在酒肆喝酒,常府下人來☕⚶報,府里有先生的書信,馬周聞言疑惑不已,自己如此落魄,誰能給他寫信🚙。
馬周拿著信,心里更是疑惑,不為別的,就是這信有點厚,這年月一般都用口信,一是會寫字的少,二是能寫字的紙著實不便宜,因為李立才毛筆字不怎么樣,兩首詩和十幾句《三字經》寫下來,紙就快沒了,沒辦法就只寫了小半《三字經》,馬周看著紙上的字心里那股子憋屈勁就別提了,當一只拐蜘蛛爬出了傳世佳作,一爬還是兩首,還有一篇寓意好的不行的啟蒙篇章,詩文氣勢龐大、細膩,短文雖就十幾句,引經據典,朗朗上口,不難看出還有后續,若說是當代儒學大家所作,也就算了,可詩和文章自己沒聽過,長安城里沒有傳頌,朋友圈里沒人曬過,再配上這筆字,馬周……滿心疑惑的馬周按照地址找到一個鋪子,抬頭一看擦原來是賣豬頭肉的那貨,對于劉家的鹵貨馬周早有耳聞,也就吃過一次是佐酒的好菜,就是太貴,吃不起,“掌柜的在嗎?”,馬周進店道,一個精明的中年人道:“我就是,您買些什么?”,“我不賣東西,請問您知道周至翠峰鎮李家村嗎?”,掌柜的是劉家的大掌柜,是☎♼劉家的老人了,對主家的老家當然熟悉,聽明馬周的來意,掌柜低頭沉思,他沒有得到要建村學的消息,但看馬周的樣子也不像騙子,李家村又沒有值得一個讀書人惦記的東西,就說:“老朽不曾聽聞村學請先生的消息,路途不遠,三五天即到,先生可親自去”。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讀書族小說網;//kp🅒c.lantingge.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