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龍文學>奇幻小說>九龍一鳳 > 第二十九章 猛烈攻勢
    已然入夜,江國🗈🙩🍀霖、周起濱依舊沒有入睡,兩人點著煤油燈在案頭細看🝾🐯陶恩培送給的幾冊書籍。不得不說這些反賊的確很有智計,他們造書成冊,而這些書冊并不鼓吹太平天國所謂的基督🋮🜫教,僅僅只是以儒論儒,江國霖、周起濱秉承儒家基本的治學態度就會忍不住翻開閱讀。

    這一讀卻讓兩人又忍不住看下去,越看越是額頭冷汗直冒。江國霖看的乃是《四庫全書新注》,其余幾本江國霖不是不感興趣,而是他在任翰林院編修的時候對《四庫全書》可謂是🇂推崇備至,他很好奇這些反賊有何德何能居然敢寫四庫全書新注?

    翻開首頁,開篇便是此書總綱題言,總述了四庫全書的由來,《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曉嵐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費時十三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共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當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于全國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貯于紫禁城文淵閣、遼寧沈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后抄好的三部分貯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

    書中這樣寫道:“藏于南三閣之書,先后為我天國所得。南三閣之四庫全書悉數藏于無錫書庫館內,無有☊♕一頁一字之損毀,皆保藏妥帖……🂀”看到這里江國霖松了口氣。暗想還好這些反賊對先賢辛苦編收之書冊尚存敬畏之心,也沒有毀損于它,看來這些反賊也倒不是一無是處。

    接著看下去江國霖就覺得不大對味了,“此書乃滿清乾隆時期編收之書,乾隆初下詔時,切齒于明季野史。其后,四庫館議。維宋人言遼金元,明人言元,其議論偏謬尤甚者。一切擬毀,……隆慶以后,至于晚明,將相獻臣所著。靡有孑遺矣。明清之際。黃道周、張煌言、袁繼賢、錢肅樂、顧炎武、黃宗羲、孫奇逢諸之著作,均于列禁。其后便是有名家之作不得不列入,也要改易違礙字句,方可無庸銷毀。時有滬上名家藏書郁公松年者,家中藏書亦有千萬卷,其中不乏明清以前古籍者,天國西王娘蕭洪氏覽閱此書后,發覺其中謬誤頗多。乃🆥👪🋫命天國詔書衙廣募江浙文士三百二十一人,會同郁家長者校對滿清之四庫全書。但凡時有滿清篡改、刪增古籍者,便列于本書之內,以為閱看四庫全書之校注,以防后人為清人編修之所謂全書所誤!”

    看到這里江國霖額頭上便有細汗開始滲出,自己一直奉為傳世經典的四庫全書竟然有誤?這不可能!江國霖咬牙切齒的🋎😏🀜開始往下看去,希望能找出這些反賊的錯漏之處,方能稍安自己的內心。

    一開始江國霖還奇怪👊🇉四庫全書如🆒🎿此宏大的一套書冊為何新注只是這么一本書冊,原來這本書僅僅只是對滿清刪增、篡改、未收錄、錯訛的地方進行注解校正,而于古籍相同者便不再列明而已。

    這本書分未錄、刪增、篡改、錯訛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便是列出四庫全書未曾收錄的名家著作,書中言道:“郁家藏書中古籍頗多,而四庫全書中未曾收錄者便有三千余冊之多,余等翻閱此些未曾收錄之書,便是于滿清統治有礙之書,想滿清為求統御漢人竟凌辱先賢之言若斯,徒感悲憤之余,特列明四庫未曾收錄之書如下……”其后密密麻麻的列了三千多本書的書🙛名、作者名以及出處等。這部分結尾還寫道:“以上書冊僅只郁家一家之藏書所現,若有以為不信者可往松江郁家藏書閣一觀。另《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紀略》乃旅扶桑之明代遺民所著之書,中原并無流傳,亦可一觀以現昔年滿清之兇惡!郁公松年曾言道,郁家所收之藏書不足世間流傳古籍之一二,足見滿清四庫未🄺曾收錄而焚毀、銷毀之🛮古典書冊不下三千余種、六、七萬卷冊之多,足見清人之四庫全書實乃四不全之書。湘中才子左公宗棠喟嘆曰,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看到這里江國霖已經呆若木雞,一旁周起濱看著那本《滿清儒學紀略》也是額頭汗水涔涔而下,周起濱抹了抹額頭汗水🋎😏🀜道:“雨農,這幾本書我現下想起來了,就在太平軍攻打廣州之時,按察使衙門曾今收繳過一批所謂的反書,我當時也沒注意,現下看了書名和內容才想起來,這些書似乎早在民間🍪流傳了。”

    江國霖呆愣了片刻后才道:“為何你當時不查繳?”周起濱嘆道:“當時忙于應付太平軍攻城,何來人手查繳?現下……”說到這里周起濱說不下去了,江國🞂👔🈠霖輕嘆一聲接著說道:“現下太平已經占了廣州,這些書冊只怕是大搖大擺的公然置于書局販售了🚟吧。”

    周🄾🃊起濱沒有再接著說話,低頭又接著看書,文人出身的人便是這樣,喜歡看書,特別🖪🕝🊨是動搖他三觀的書籍,他非要想找🋎😏🀜出錯漏來不可,這樣才能稍安自己的心。

    江國霖也接著看了下去,第二部分便是刪增,寫這本新注的三百多名江浙才子對🉋南三閣的四庫藏書進行了校對,并與民間地方志、郁家收錄的古籍等參對,逐一列出書中刪增的部分。如宋黃休的《茅亭客話》便有兩本對照,一是校宋本,一是四庫本,同是一種書,而兩本的文章卻常有不同,四庫本所刪改的多是華夷之言。

    又如宋洪邁的《容齋隨筆》至《五筆》的影宋刊本和明活字本,其中有三條就為清代刻本中所沒有的。書中還舉出了實例。一條乃是《容齋三筆》卷三里的《北狄俘虜之苦》在這里——“元魏破江陵,盡以所俘士民為奴👥🊽🕰,無分貴賤。蓋北方夷俗皆然也。自靖康之后,陷于金虜者,帝子王孫,官門仕族之家,盡沒為奴婢,使供作務。每人一月支稗子五斗,令自舂為米。得一斗八升,用為餱糧;歲支麻五把,令緝為裘。此外更無一錢一帛之入。男子不能緝者。則終歲**。虜或哀之,則使執爨,雖時負火得暖氣,然才出外取柴歸。再坐火邊。皮肉即脫落,不日輒死。惟喜有手藝,如醫人繡工之類,尋常只團坐地上,以敗席🝚🋫或蘆藉襯之,遇客至開筵,引能樂者使奏技,酒闌客散。各復其初,依舊環坐刺繡:任其生死。視如草芥。第二條……

    刪增部分舉出的例子很多,多是有實本書冊🊘對照校檢出來的,江國霖心中開始慌亂,這時候便忍不住想到松江,到郁家的藏書閣親眼看看那些古籍。但才站起身,便赫然想到自己乃是階下囚的身份,如何能去得?不禁🎟又其悶悶的坐下身來,本想將那書仍在一邊不看,但最終還是又拿起來復看。

    第三部分便是篡改,書中也列舉了不少實例,如岳飛的《滿江紅》名句“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被改為“壯志饑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因為“胡虜”、“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最🄬🀧荒唐可笑的是辛棄疾的《永遇樂?千古江山》:“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寄奴”本是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的小名,與犯忌的“胡”“戎”“夷”“虜”等并不相關,可是奴才們害怕**淫威,為保險起見“覺悟高”,須知“狗總是跑在最前面的”。再如張孝祥名作《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描寫北方孔子家鄉被金人占領:“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膻腥”犯忌,改作“凋零”。陳亮的《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詞云:“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恥臣戎”犯忌,改作“挽雕弓”。

    第四部分乃是錯訛,例如四庫書中的《晉書》則訛字不可枚舉等等,新注將這些錯處的字一一糾正過來,在此部分結尾寫道:“編修四庫之人多者時數千,具乃當時才子,何🋱以有此錯孩童疏漏錯字之舉?蓋因時文人墨客皆已無千古氣節,編修四庫僅為獻媚討好。余等猜測此乃四庫館臣、內府官員、太監為取悅乾隆,故意為之,以待喜愛校書乾隆閱后標出,再對館臣的不學降旨申斥,從而龍心大悅,如此可使乾隆學問也在“皆海內一流,一時博雅之彥”的四庫館臣之上,如此而已。然乾隆雖喜校書,不過偶爾批閱🐘,初非逐字讎校,且久而益厭。每樣本進呈,并不開視,輒以朱筆大書校過無誤,照本發印。司事者雖明知其訛誤,亦不敢擅行改刊矣,故錯字訛誤大行四庫之書。余等治學不以個人喜好為先,只以對錯為根本,是以細細校對例舉標注,以免后人覽閱此書后習錯字爾……”